摘要:波兰中国商会首届管理层以在波多年的资深华侨华人为主,熟悉两国国情,了解两国市场的真正所需,利用在当地多年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在中波企业界之间搭起了一座务实沟通、有效对接的桥梁;同时商会在入会的中波企业会员单位之间开展信息互通、业务互补等方式的联络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至今已得到沿线众多国家的认同,接纳和积极回应。“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也将会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突出贡献,必将会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
鉴于沿线国家各自的国情不同,因此“一带一路”的推广既无固定经验也无固定模式,但如何能让“一带一路”有效地在沿线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波兰是中东欧国家,目前人口3850万,土地31万多平方公里,是中东欧的大国,也是欧盟境内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以农业和加工业为主。波兰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北靠波罗的海以及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东邻立陶宛、白俄、乌克兰;南部与斯洛伐克和捷克接壤;西面是德国。因此波兰是进入欧盟的门户和桥头堡,也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第一站,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
2015年波兰总统杜达上任之初即首访中国,次年习主席作为国家元首也到访波兰,自此把中波两国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开启了两国间频繁交往、互动往来的新局面。在这种大背景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报批,首家“波兰中国商会”通过"波兰国家总商会"批准并于2018年1月9日在波兰法院正式注册,开始运营。这是以在波中资企业为主组成的代表会员利益的自治机构。“波兰中国商会”创会的两大宗旨:一是带领入会的在波中资企业实时跟进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延续和变更,维护中资企业正当合法权益,参与涉及中资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二是带领入会的波兰企业与中国市场进行全面经济合作。“波兰中国商会”的首届管理层汇聚了在波沉淀多年的资深华侨华人,他们熟悉两国国情,了解两国市场的真正所需,利用在当地多年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在中波企业界之间搭起了一座务实沟通、有效对接的桥梁;同时商会在入会的中波企业会员单位之间开展信息互通、业务互补等方式的联络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波兰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波兰企业产生了与中国市场进行合作对接的强烈愿望,他们与当地华侨华人一样,关注中国市场,关心中国的变化。在这种契机下,商会组织带领包括波兰前政府要员在内的一部分波兰企业界人士来中国先后参加了“宁波中东欧国家商品博览会”“栖霞国际苹果艺术节”等大型国际商贸活动。这些中国之行给亲身参与的波兰前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增强了与中国市场合作的信心。他们回到波兰后根据亲身经历又向各自业内群体展示中国现状,让越来越多的波兰人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甚至改变了一些历史上形成的错误认知,扩大了对中国的正面宣传范围。
“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过去了六年多,中波之间各领域互动频繁。但两国间成规模上体系的贸易项目不是很多。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是举世公认的巨大消费市场,但波兰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业产品却没有批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围绕农副业产品深加工的先进生产工艺以及在整个欧盟国家内排名较为领先的一些研发工艺也没有在中国市场出现;而波兰自2004年加入欧盟至今,得益于欧盟各种专项资金的帮助,在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波兰政府提倡“招商引资和产品出口”这两大贸易方向,但欧盟对波兰第一个“十年发展基金扶持期”已到,鉴于波兰国力所限,接下来的发展必须依靠外援。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波兰也不例外。从中波两国市场间存在的巨大贸易互补性来看,目前中波两国贸易低迷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中波企业家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认知,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感知和掌控。不知如何进入,不知从何下手。在实践中我们逐渐体会到,通过商会让两国企业家直接见面,充分沟通并对后期合作的延续进行把关和监督,这一方式很受两国企业家认同和接纳。波兰中国商会就是要在中波企业合作之间全程参与,贯穿始终,让两国企业家能够大胆合作,实时沟通。我们让两国科技企业配对,生产企业对接,服务企业合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无论政坛如何更迭,但企业是要生存要发展的,这是波兰企业家的一致心声。与中国合作是许多波兰企业家的愿望,合作共赢也是中波企业家的一致看法。
在“一带一路”这个难得的历史契机中,我们坚信:中波贸易必将迎来历史性转机和长足发展,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方式,也是一个可造福于当地人民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