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了欧亚国际经贸合作,也为TCL创造了历史性机遇。TCL波兰工厂为“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工厂,“中欧班列”开通使工厂供应链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工厂对市场反应时间得以大幅缩短。TCL印度产业园也正式动工建设,规划将年产出600万台TV整机。2018年,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先生,以“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被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一、企业概况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前身为中国首批13家合资企业之一,现已成长为国际性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拥有9万多名员工。2019年,TCL推动重大资产重组,分拆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智能终端产品两大产业,在《财富》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79位。
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TCL早在1999年就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二十年来通过自主品牌推广和跨国并购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海外市场基础。现已在全球设有28个研发机构、10余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长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
TCL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把国际化推向新高度。按照更有效率和竞争力的方式对现有国际业务组织流程和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发挥全球各产业的协同效应。深度培植海外市场,大力培养本土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将中国制造业的工业能力、研发和服务能力扎根当地,实现合作共赢。
三、经验做法
(一)建立海外产业基地,完善全球产能和供应链布局
2015年,TCL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重新制定了全球化发展路线图,通过输出先进的工业能力、技术能力,在全球打造“先进制造能力”的影响与品牌辐射力度。TCL在波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海外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能够深入当地的市场,不断优化、完善TCL全球产能和供应链布局。
2018年12月,在印度建设TCL印度产业园,包括华星光电模组项目及TCL电子智能显示终端项目。建成后,TCL将成功打造印度首个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公司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技术和效率领先优势,协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布局,成为具备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全球化领先企业。
2019年初,TCL电子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基于全球化战略布局,在越南二次扩增投资,打造彩电产销一体化新基地,实现年产300万台的整机。除满足越南本地市场需求外,还输出到东南亚相关国家。
(二)实施跨国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TCL波兰工厂于1998年由汤姆逊建立并运营。2004年TCL完成了对汤姆逊的兼并,这家波兰工厂也随即划拨到TCL旗下并运营至今,在产能上为TCL征战欧洲市场提供了切实保障,在物流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中欧班列让中国运往波兰的整个供应链时间由38天缩短到了16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TCL将成都工厂与波兰工厂连接起来,为整个供应链提供最优赋能。波兰工厂的方位优势让TCL在欧洲市场一路乘风破浪。2018彩电海外销售占比超6成,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大幅提升43.1%。
四、主要体会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突围提供了良好机遇。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挑战,中国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近50亿,经济总量约39万亿美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有望转化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沿线国家开辟新的贸易出口市场,改变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化解产能过剩危机;要走出劳动密集型经济困境,改变依赖“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策略,推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全球供应链;要创新投资和管理模式,降低贸易和管理成本,提高经营利润率。
(二)中国企业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窗口期,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将来肯定会被淘汰。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家应该具有危机意识,积极适应变化,勇于变革创新,大幅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未来发展争取到一席之地。十多年前,TCL克服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毅然决然地迈出国际化步伐,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公司,借助这两家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化管理经验,全面提升了整体竞争优势,打通了欧洲和北美市场门户,为TCL成为全球性跨国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独具大局眼光,着力于促进欧亚沿线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企业要树立长期目光,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契机,以沿线国家市场为突破口,主动作为,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竞争,为企业赢得未来生存发展的先机。
(三)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提升自身能力。一方面企业要研究制定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布局规划,明确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区位抉择、投资趋向、合作方式,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经形势、法律制度、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等状况做出全面评估,加深对当地经贸环境、人文生态的了解,为将来企业与当地的跨文化沟通融合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国际化企业的本质,就是公司运营能力的国际化。国际化经营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企业实力,包括资产、在全球调动资金的能力、国际化人才储备等;中国企业要适应走出去的运营实际,创新跨国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国际化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大胆引入具有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实行本土化经营,以派出高管与本土管理人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管理团队,有效规避和化解海外经营风险。
在实现产品国际化的同时,还必须推动品牌国际化,提升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一带一路”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通过对沿线投资的驱动,将推动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应摒弃过去的发展模式,通过在沿线国家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参加产业园区建设、跨国并购等方式,带动由内向外的产业布局调整,在对沿线国家投资和建设中提升产业链强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