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吴世斌,徐州市诚信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负责人、诺贝尔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工作站负责人、徐州创新型企业家、徐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他领导的公司是全国糖尿病治疗领域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领先企业,秉承“我们用心承诺健康”的企业使命,始终致力于“以糖尿病为中心,积极拓展‘四高’治疗药物”的战略定位。他主政的江苏万邦位列2018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榜中排名第29位;是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徐州市纳税大户。
吴世斌不仅引领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而且带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把企业应有的担当融入到企业文化、战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人物经历
1989年,吴世斌临近大学毕业,在一次回徐期间,他偶然在当时的《徐州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是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万邦医药前身)发的,在那个年代,能在报纸上发招聘广告,说明这个企业是非常有实力的,还没想好毕业去哪的吴世斌看到这个招聘广告后,决定亲自去这个厂子“考察”一下。
当时一位负责技术的杜副厂长接待了吴世斌,并带他在厂里参观,言语间,这位杜副厂长说,厂里正在筹备组建中国第一条进口设备胰岛素生产线,现在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他非常希望吴世斌能加入进来,并对吴世斌说:“如果你能来,那你绝对会成为中国规模化生产胰岛素的第一人!”天降“大饼”,吴世斌有点小激动,继而很憧憬,加上这位杜副厂长非常热情的邀请,又把当时厂子的一把手毛厂长也叫来,两人一起游说吴世斌,一时之间,吴世斌有点盛情难却,却又想再好好考虑一下,便找个托辞借故先离开了。
1989年7月10日,吴世斌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南京工业大学前身),20日就接到了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万邦医药前身)的电话,说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需要他赶紧过去,谁知这一去,吴世斌就再也没离开过那,正式成为了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的一位技术员。全中国第一条进口设备胰岛素生产线,从厂房建设到设备引进,从安装投产到技术攻关,他全程参与,并在投产运营后,主动申请在车间一线工作,这为他在专业知识的累积以及管理经验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我还很年轻,相关专业知识也很薄弱,下到车间之后,吃住全和当时的工人们在一起,混熟了之后,他们把自己写的工作了十几年的经验记录本都拿给我看,这可是当时求之不得的好东西。”
1990年,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万邦医药前身)引进的国内第一条进口设备胰岛素生产线投产,年产达150万支,可满足当时全国50%以上的市场需求,帮助许多糖尿病人走出了一药难求的困境,这同时也确立了万邦医药胰岛素生产领域的领军地位,开启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从进厂开始,吴世斌就一直主抓胰岛素的生产与技术革新,说起这项万邦医药的拳头产品,吴世斌透着由内而外的自豪感。
“一代胰岛素,也就是动物渊胰岛素,这项工艺万邦医药全球领先,经过几代万邦人的共同努力,万邦医药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动物源胰岛素(原料药)生产基地,更是《中国药典》动物源胰岛素质量标准的起草者。其实当初那个‘大饼’真的成真了。”
时至今日,吴世斌一直没忘掉上世纪那个特别火的口号——“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万邦医药生产第一代胰岛素绝对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是万邦医药并不会仅仅满足于做第一代胰岛素。
1992年,时任车间代主任的吴世斌接待了一位姓唐的科研人员,他是来寻求合作的,合作的内容就是基因工程。
“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没有合作成,但是我却下定了决心,我们要做基因工程,我们要开发二代胰岛素,从94年开始,我们就到处寻求合作,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做这块,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我们就经常去找北大、清华的教授,记得当时去北京的火车票是23块钱,但是下了火车,路不清道不熟的我们打车去的北大、清华,光打车费就40多块钱,当时给我心疼的呀!”
说起当年的“执拗”,吴世斌并不后悔,“没人做就得有人做,只有我们先动起来,我们才能一直在领先的地位,才能获取机会和最新的技术。”
如今,26年过去了,万邦医药目前已构建了一代、二代、三代胰岛素全系列产品线,预计近两年内,将有十几个品种上市。同时,万邦医药投资6亿元建造了符合欧盟和美国FDA标准的生物制品产业化厂房和制剂联合厂房用于重组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生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万邦医药,吴世斌一干就是32年,谁成想,当初校园里那桀骜不驯的学霸,憧憬着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员的上进青年,初入社会时敢做敢言的毛头小伙,在医药行业里却稳扎稳打,稳如泰山的沉了下来。
2019年,吴世斌被评为徐州市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词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不仅引领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而且带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1995年走上管理岗位以来,吴世斌的“创新”理念就不断地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他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尤其是药企能够立足长远发展的根基。
“很多人都觉得作为一家药企,所谓的创新就只是新药品的研发,但实际上不是,一种新药的开发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能要经历十几二十年,所以万邦医药的创新有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技术的创新,这涉及到产品的研发与改进,还有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这也是从我调任管理岗位之后一直在做的。”
在吴世斌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评价、改进与创新系统,在公司内部积极营造“全员创新”的文化氛围,为企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