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是各行业的穿针线

联络部 2019年11月15日

摘要:全联旅游业商会通过创办国际级行业会议—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围绕“一带一路”谋求区域共建和打造文旅项目,带领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与全球旅游行业组织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代表中国民营旅游业在全球发声,提升中国旅游业在全球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全联旅游业商会自成立来,就一直践行“泛旅游”概念,将旅游业比作串珍珠的线,将农业、工业、文化、体育、零售等各个产业比作珍珠,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将各个产业串联起来,形成合力,最终带来整体经济的提升。

一、总体思路

商会通过多年在国际行业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实践和总结,将“旅游就是和平”“旅游是经济的穿针引线”以及“旅游是老百姓的‘现金流’”作为理念和宗旨,在国际交往和沟通合作中,努力遵循并已被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WTA世界旅游联盟纳入其重要宗旨。在这一总体思路下,商会多年来积极推动企业家“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中国旅游企业与国际旅游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研究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亮点工作

(一)开拓性创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实现我国旅游经济产业在世界旅游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世界旅游经济论坛由全联旅游业商会发起,首次将“旅游经济”作为全球旅游议题并设常年论坛。在与全国工商联、国家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等国家多部委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等世界各大组织反复沟通、论证、协调下,首届论坛于2012年9月在澳门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共吸引超过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近150多个省区市代表团,超过12000名参会者出席,邀请超过600余位国际及国内知名讲者嘉宾。其中,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国家旅游局、各省市区重要领导都出席了历届论坛。论坛期间,商会与甘肃、广西、新疆、贵州、江西、山东、福建、浙江、天津等省区市政府或旅游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以上地区成功向全球推介旅游资源。同时,国际方面,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哈萨克斯坦、太平洋联盟国家、中东欧16国、欧盟28国、巴西、阿根廷等先后作为国际重点合作地区参与论坛。

论坛在推动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国际间行业交往和交流,推动引领行业发展,搭建信息和合作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球旅游业界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大、规模最大、最权威、最受关注的重大会议之一,并已成为中国政府支持澳门发展的重要工作,获得李克强总理的肯定。目前,论坛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商会将积极参与论坛的创新驱动,拓展和延伸论坛功能,保持吸引力,更充分发挥作用,力促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在新时期蓬勃发展。

(二)配合远东发展战略,落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要求和目标,确定围绕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省黑河市打造“中俄旅游跨境经济特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集合多产业联合力量,全面推进中俄远东地区旅游合作发展。2014年下半年开始,以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四次常委会议和“民企龙江行”活动在黑龙江举办为契机,对黑龙江多个市县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进行多次考察和对接,商会确定了应着眼中俄战略合作包括旅游贸易合作大局,建设东北亚新型旅游经济圈的战略方针,正式与黑河市政府和阿穆尔州政府签订了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至2017年,商会向当时的国家旅游局申请提交了《关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建设中俄旅游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情况报告》,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代表、黑河市政府代表召开多次高层级会谈,与黑河、阿穆尔州就项目签署三方框架协议,受邀组织代表团出席由普京总统创办的东方经济论坛第三、四届会议,合作举办旅游分论坛,就远东旅游发展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商会成立了中俄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全面加强对黑河市、布市整体旅游战略投资工作乃至与俄罗斯旅游合作事务的组织协调。

2018年以来,整体工作顺利展开,先是围绕落实百万游客输送计划开展的中俄“梦之旅”贝加尔湖自驾拉力赛和自驾游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9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挂牌启动建设暨黑河月星中俄跨境物流枢纽开工仪式举行。在商会推动下,黑河这一中国最北自贸区落地开花,“一带一路”倡议北向通道正式打开。同时奠基开工的黑河月星中俄跨境物流枢纽是中国最北端的跨境物流枢纽,项目作为黑河片区的示范项目位于中俄黑龙江大桥中方一侧,与对岸俄罗斯的阿穆尔州隔桥相望,项目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投资总额约30亿元。该物流枢纽将担负起物流仓储、智慧管控、商务金融、公共服务、酒店公寓等复合型功能,使中国公铁运输网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和联邦公路网连接起来。建成后,将成为国家和黑龙江对俄开放的国际物流集散转运中心,“一带一路”对俄开放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战略平台,为构建”融合、开放、共享”的东北亚城市圈并在中俄贸易、特别是与俄远东的贸易来往中发挥骨干物流枢纽作用。

商会将继续推动在自贸区实施建设中国跨境旅游示范区和中俄跨境集群联合项目,打造集运输、旅游、贸易、加工等为一体的项目集群;继续推动对俄“百万游客”输送计划,打造品牌化高质量的自驾游线路;继续推动中俄跨境中医药和医疗大健康项目的落实,打造养生、养老、医疗、休闲综合体;商会也计划在黑河召开中俄旅游发展高峰论坛,集合行业企业家和专家力量,共同探讨促进跨境旅游的大发展。

(三)联合丝路相关组织、政府机构多方合作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探索产业联合,主办中尼旅游发展论坛,参与组建“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打造“南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圈”。商会积极探索,通过“泛旅游”推动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及文化发展,参与国际丝绸之路项目合作。结合考察、调研、会议、活动、扶贫、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对沿线城市给予支持,先后与甘肃、新疆、山东、福建、江西和澳门特区政府等重要省区及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国家商业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各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向世界推介了甘肃、新疆、山东、福建、江西、天津、浙江等我国“一路一带”重要省区市;为配合相关工作,甘肃、新疆、江西、浙江、山东已成立省级旅游业商会;同时,商会会员企业已在新疆、江西、甘肃落实酒店、景区等项目投资近50亿元。

其中,2004年商会引入PECC第二届生态旅游论坛在香格里拉举办,一举将香格里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13年,商会直接促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商会作为协办单位并代表中国旅游企业签署《全球旅游伦理规范》;2013年、2016年在第十二、十三届中尼民间合作发展论坛期间主办“中尼旅游投资与发展论坛”,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互访机制。

2015年,商会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五大机构及丝路沿线城市共同发起成立“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商会代表中国民营旅游行业参与联盟相关工作,联盟旨在通过加强城市间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的合作和互动,以海陆丝路文明互鉴为纽带,推动丝路沿线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016年,首届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论坛召开,正式成立联盟工商理事会。同时,商会正在拟定联盟旅游专业委员会的筹备方案。

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同世界知名企业实现开放式、融合式、发酵式合作,贯彻我会助力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旅游复兴的整体战略,2015年,受商会邀请和组织安排,世界领袖组织(CEO)的70多位大型跨国企业总裁专程来到中国先后考察西安、甘肃、新疆旅游资源和项目。向全球显示出企业家领袖对中国西部投资的信心和信念,更为推动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吸引投资、扩大合作,共同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与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2016年,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李克强总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导,商会提出将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动共同建设“南丝绸之路6+1旅游经济体”;并组织开展了“南丝绸之路旅游经济系列活动”,希望通过组建专门的区域性国际旅游工作机构,促进区域旅游经济整合;充分利用南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民间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条件,建立南丝绸之路旅游民间合作机制。培育共同市场,加快建设南丝绸之路大旅游经济圈;打造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巴基斯坦与中国的“6+1”区域旅游经济体合作。商会专门组团赴尼泊尔进行考察,并在“重走南丝绸之路,跨越喜马拉雅”活动中举办尼泊尔“南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合作联谊会暨灾后重建捐赠仪式”活动,向尼泊尔受灾学校捐赠40万元。

2017年和2019年,商会发起并与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云南湄公河集团共同主办两届和平绿色生态文化旅游论坛。论坛旨在探讨环境和人文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理念,将普洱在旅游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普洱模式、普洱经验”向世界推广。第三届系列论坛计划2020年在云南迪庆举办。

2019年6月,基于甘肃在“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地位,商会企业家代表团赴敦煌、兰州考察文旅项目,与唐仁健省长会见并召开省、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座谈,初步确定希望集合商会力量和资源共同打造世界级高端文化旅游项目的意向,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游客到来。目前,商会与副会长单位共同组成调研团已就项目启动第二次深度可研。

(四)引导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商会不仅与UNWTO、WTTC、PATA等全球旅游行业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中国旅游企业与国际旅游界的交流合作。还积极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研究合作。2013年,商会会员企业签署《全球旅游伦理规范》。2017年9月,UNWTO大会期间,商会与UNWTO联合发布伊斯兰文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报告,得到各国旅游部长的高度关注。发布了《伊斯兰教文化对亚洲旅游市场贡献与影响的研究》《全联旅游业商会关于跨区域旅游合作及交通问题对行业发展影响报告》等报告。

三、工作建议

从国际经验看,商会协会在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商会协会提供跨国、全球服务的能力较为欠缺,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创新商会协会的服务能力建设,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健康地提升国际化水平和质量提供支持。

一是民营企业在国内持续健康发展是其“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在国内发展得好,才可能“走出去”。

二是着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建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省级区域设立的领导小组在对接协调有关“一带一路”国内政策上加强统筹规划,防止各省市的政策“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三是加强沿线国家投资贸易风险披露和预警。建议国家发改部门、商务部门及有关国家级智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风险提供高质量、权威性的风险披露和预警报告。

四是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和发布工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有关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较为缺乏。建议建设数据口径一致、总量数据和结构数据齐全的“一带一路”数据库,并在建立数据统计发布机制条件下,及时更新、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数据。

五是加快建设国际化服务体系。重视市场性中介机构做大做强以及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开展国际业务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配套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