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类型: 农业开发型
所在地:苏丹
详细地址:苏丹共和国格达立夫州拉哈德灌区
招商行业:育种扩繁、农资贸易、农机服务、皮棉加工、棉纱纺织、油料加工、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屠宰、仓储物流等
投资方: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物流便捷度: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位于苏丹共和国格达立夫州,距离首都约260公里
园区图片:
园区规划:2012年,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联合山东省鲁棉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苏丹成立了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投资额5013万美元,并与拉哈德灌区和农户签署合作协议。
一、农业园区空间规划:
- 拉哈德种植加工区:含种植合作、皮棉加工、小型纺纱厂、油料加工、农机服务、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农资贸易等。
- 杰济拉第一种植加工区:建设含合作种植、皮棉加工、仓储、油料加工等
- 杰济拉第二种植加工区:建设含合作种植、皮棉加工、仓储、油料加工等
- 达马津种植加工区:含办公及生活、合作种植、皮棉加工、仓储、农机服务、油料加工
- 苏丹港仓储物流园区:含办公及生活、仓储、保管服务及物流
- 纺织工业园区:含商务服务、办公生活、展览销售、纱线加工、坯布加工
二、2018-2023年园区一期 2018-2019投资规划:
- 涉及区域:主要在拉哈德灌区、杰齐拉灌区开始试验
- 拉哈德灌区:新建皮棉加工厂一座,依托示范中心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与灌区成立农机服务公司,罐区成立贸易公司
- 成立榨油公司和纺织公司
- 杰济拉第一园区:建设皮棉加工厂一座
- 棉花种植生产规模扩大到30万亩
- 建设棉花加工厂2座、日加工能力100吨榨油厂一座、3000吨小型纺纱厂一座
三、2018-2023年园区二期2020-2021投资规划:
- 涉及区域:拉哈德灌区、杰齐拉灌区、苏丹港、青尼罗州开始试验
- 拉哈德灌区:第二皮棉加工厂、仓储物流区一期
- 杰齐拉第一园区:油料加工厂、仓储物流区
- 杰齐拉第二园区:皮棉加工厂一座,配套生活设施
- 苏丹港仓储物流区
- 青尼罗种植试验、生活设施,新建皮棉加工厂一座
- 棉花种植规模扩大到40-60万亩
- 建设皮棉加工厂2座
- 日处理100吨原料榨油厂一座
- 开工建设大型纺织工业园区
- 苏丹港仓储物流区开始运行
四、2018-2023年园区三期2022-2023投资规划:
- 涉及区域:拉哈德灌区、杰齐拉灌区、苏丹港、青尼罗州雨养区
- 拉哈德农产品加工区:皮棉加工厂一座、仓储物流二期
- 杰齐拉第一园区区:扩大种植面积
- 杰齐拉第二园区区:扩大种植面积、建设榨油厂一座,仓储物流区
- 青尼罗州园区:扩大种植面积
- 苏丹港仓储二期:2万平方米仓库
- 纺织园区投入运营
- 合作种植面积扩大到90万-120万亩
- 苏丹港仓储物流园区完善
园区设施:已在苏丹已投资约3000万美元,建成了4万亩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017年棉花自主种植和合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购置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设备,从土地整理、备耕、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
已建成年加工生产量为1.5万吨皮棉的轧花厂,加工质量处于当地领先水平,同时建设了剥绒车间、种子加工车间、仓储、生活、办公、农机维修车间和种植营地等配套设施。
园区服务:
- 开发建设种、养殖基地,物流、加工基地及中苏贸易互换平台或自由加工贸易区等。
- 现主要通过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由中国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 通过与国内相关企业积极沟通合作及加强与当地灌区、银行和农户的合作推进园区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优惠政策:为推动经济发展,苏丹政府鼓励外国企业进入苏丹开展业务。外国公司只要具备相关行业资质,一定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经苏丹投资部许可,即可进入苏丹市场。农业、畜牧业和制造业加工业等领域属于苏丹政府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主要优惠政策有:
1. 对农业等战略性投资给予免费或低价租让土地、进口生产资料(农资、农机等)免税、免征农业项目企业所得税;
2. 对农产品加工业按15%征收所得税(正常税率为35%);
3. 对符合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进口机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关税;
4. 在2018年1月召开的中国苏丹合作协调组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苏丹政府表示,将以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为试点,在农产品出口、外汇结算、园区土地和基础设施、入园企业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条件。
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方链接:
http://www.iutou.cn/embassy_shop.html?id=608&lang=zh-cn#incentiveMechanism
国别指南:中苏经贸合作极大地促进了苏丹经济发展。经过10多年努力,中国石油企业帮助苏丹建成了年产2600万吨原油的3大油田和年处理原油500万吨的炼油厂,形成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一体化石油工业体系,使苏丹实现了石油自给自足并盈余出口。中国电力企业帮助苏丹建成了4座火力发电站、3座水力发电站,已建成项目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占苏丹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当地居民和工业用电得到有力保障。中国水利工程企业帮助苏丹在尼罗河上建设的麦罗维大坝,被誉为“苏丹的三峡”、“21世纪的金字塔”,实现了苏丹人民的千年梦想。此外,中国企业承建的罗赛雷斯大坝、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均为改善苏丹水利设施、保障电力供应贡献了主要力量。
2011年南北苏丹分裂后,苏丹石油资源损失大半,外汇收入锐减,经苏丹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苏丹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全国可耕地面积约7400万公顷,盛产阿拉伯胶、芝麻、棉花、花生、苜蓿等经济作物和高粱、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目前仅25%土地被开发种植。其中,阿拉伯胶年产量近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80%;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占第一位;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近年来,苏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称为“永恒的石油”,并制定了农业振兴计划,出台一系列促农、惠农举措,对内加强农业市场建设,对外积极吸引农业投资,已取得积极成效。
国际社会积极参与苏丹农业开发。卡塔尔、阿联酋、沙特、埃及、巴西、印度等国竞相与苏丹签署协议,外资企业一次性囤地几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相对而言,中国公司明显滞后,目前在苏丹合作种植面积约50余万亩。希望中国优秀企业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抓住历史机遇,秉承“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中苏农业合作,树立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典范。
详情请关注下方链接:
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sudan.pdf
温馨提示:
自3月16日起,苏丹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关闭所有机场、海陆边境口岸,但不影响涉及人道主义和技术支持及定期货运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