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扩产达到了近三年的“巅峰”,其中,硅料扩产规模达257万吨,同比增幅达56.23%;硅片/硅棒/切片达536GW,同比增幅58.11%;电池达629.05GW,同比增长了271.78%;组件377.8GW,增幅达136.57%。2022年光伏逆变器招投标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全年光伏逆变器招投标项目定标项目数量高达388个,合计容量115.98GW。从出口目的地来看,除了中东以外,其他区域市场的需求在11月都呈现衰退,与10月相比减少较大的区域市场除了连续缩减的欧洲外,美洲市场在本月也出现明显的下降。
在主流一体化趋势下,企业纷纷加速进程,除了进行单环节的扩产,全产链扩充也来的更为猛烈,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海外光伏市场长期潜在需求十分旺盛,但面临逆变器、安装人力短缺等问题,组件库存消化能力落后进口速度。具体而言,2023年光伏行业存在以下风险需要注意:
(一)扩产导致企业竞争加剧
2023年,地缘政治、大国博弈、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干预或影响还将持续,国际光伏产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主流一体化趋势下,企业纷纷加速进程,除了进行单环节的扩产,全产链扩充也来的更为猛烈,除龙头企业之外,新晋企业,如宝丰集团、中成榆能源、江苏阳光也选择对全产业链进行扩产。光伏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从产品角度看,企业加大高效产品研发,是提高光伏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从产业布局看,未来光伏产业供应链从集中化转向分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要针对不同市场特征及政策情况,科学合理布局海外产业链及海外市场,是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技术迭代带来行业风险
2022是N型技术商业化元年,2023年是N型真正放量的第一年。光伏行业是技术迭代最为频繁的一个行业。2019年单晶硅取代多晶硅成为市场主流。两年之后市场已经在谈论N型取代P型的时间表,甚至还有更加颠覆性的钙钛矿薄膜电池技术。这次技术路线之争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N型技术路线包括了TOPCon、HJT、IBC。目前,光伏技术路线已经进入了十字路口,光伏企业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竞争力。随着产业链价格回落,产品价格竞争或趋于激烈,光伏新技术有望为光伏组件带来新的附加值,从而创造新空间、新格局。
(三)海外光伏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海外光伏市场长期潜在需求十分旺盛,但2022年面临逆变器、安装人力短缺等问题,组件库存消化能力落后进口速度,2022年欧洲实际装机量与组件进口量有相当大幅度的落差,而厂商也因过高的库存水位在下半年逐渐减少进口,自中国进口量自七月呈现连续下滑,显现拉货能力的疲软。假期影响、冬天施工不易等因素,使得一、四季度为传统欧洲市场淡季,预计2023年一季度需求也还难以恢复2022年二、三季度水平。展望2023年整体出口,受到欧洲市场年初疲软影响、巴西需求的降低等因素,推测海外拉货动能应该会在2023年二季度才会出现再次出现成长。
(四)光伏贸易面临传统及新型贸易壁垒威胁
随着外贸形势愈加严峻复杂,在反低销、反补贴、反规避提高基本关税等形式的贸易摩擦、壁垒、限制之外,“人权”、“低碳认证”、“能效标签”、“可持续发展”等都在成为新形式的贸易,对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国内外产能布局、合规经营、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海外加强国内光伏产业链搭建
海外国家目前正在加强本国光伏产业链的搭建。在欧盟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填补制裁俄罗斯后弃用俄化石燃料造成的缺口之际,打破对中国的近乎完全的依赖已成为欧盟的当务之急。欧盟国家目前安装的太阳能板远高于以往年份,而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意大利经济财政部长贾恩卡洛·焦尔杰蒂在提到中国时说:“我们必须避免进入新型依赖状态。我们缺失的以及我们需要的是增加未来关键部门的制造活动。”长期来看,海外光伏产业生产本地化将对国内光伏产品出口产生影响。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