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海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采取极端的贸易保护措施,美欧或对华商品、电商网站、社交平台言论实施限制或封锁,国内跨境电商下架相关产品,跨境电商卖家及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业绩或受到一定的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由地缘政治引起的事件的影响还会延续,市场情绪也会不断反复,跨境电商等外贸企业需注意防控外贸摩擦风险。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全球疫苗供应失衡,跨境货物和人员流动依然受限。其次,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问题政治化直接影响国际化生产、供给和贸易能力,干扰国际贸易秩序。
一、市场特征
(一)国内市场
1.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2021 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网上零售额达 6.11 万亿元,同比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 15.0%。
2.上市企业市值稳健增长,电商企业营收增速明显
截至 2021 年 6 月底,14 家在境内外上市的我国网络零售和生活服务电商企业总市值达 12.95 万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 3.3 个百分点。其中,小米集团、美团点评、途牛网、神州租车、拼多多、趣店、京东等多家企业市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较快。目前已发布 2021 年一季度财报的 11 家网络零售和生活服务电商上市企业,2021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总计7497.5 亿 元,同比增长 42.3%。其中,拼多多、美团、唯品会、小米集团营收增长超过 50%。
3.跨境电商稳健增长,进出口均保持旺盛势头
2021 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海关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 8867 亿元,同比增长 28.6%。其中,出口 6036亿元,增长44.1%;进口2831亿元,增长 4.6%。
4.农村电商规模持续扩大
2021 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 9549.3 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 8663.1 亿元,同比增长 21%。分品类看,服装鞋帽、日用品和粮油食品销售额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 28.5%、19.2%和 7.7%;中西药品、 电子出版物、通讯器材、烟酒、五金电料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 30%。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比重分别为 78.9%、12.5%、6.8%和 1.8%,同比增速分别为 21.6%、20.5%、25.2%和 15.8%。
(二)海外市场
东南亚已成为新兴电商热土,根据 Emarketer 预计,今年该地区电子商务总量将增长 14.3%。考虑到电子商务交易额仅占今年整体零售额的 4.6%以及疫情的持续影响,该地区电子商务的增长空间及潜力巨大。菜鸟东南亚市场负责人欧阳崇光介绍,“目前,菜鸟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航线已经增至每周 7 班,运力与去年同期比增加了一倍。我们在东南亚引入优质合作伙伴,末端配送效率比去年同期提升 50%以上。”东南亚作为菜鸟服务全球贸易和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市场,于去年开始正式运营位于吉隆坡的 eHub 数字中枢。《2021 雨果跨境物流品类报告》指出,市场红利吸引到不少传统物流商入场。如深耕大件运输 20 余年的德邦快递,正从国际快件、电商小包、国际联运等方向切入跨境市场,已开通韩国、日本、泰国等多条国际线路。
截至目前,天猫淘宝海外已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其中,菜鸟官方物流转运服务已经覆盖境外 10个国家地区。另外,菜鸟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的消费者提供官方直送服务。
二、市场表现
1.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超 6 万亿元
8 月 2 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1 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1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 6.05 万亿元,预计 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14.6 万亿元。2021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 33.48%,预计 2021 年渗透率将达 40%。在进出口结构上,2021 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为77.5%,进口占比为 22.5%,出口依然占据超七成的比例。
2.中韩跨境电商贸易平台落户合肥综保区
韩跨境电商贸易平台 18 日正式签约落户合肥综保区。该项目通过整合完善韩国产品供应链,首批进口 300 多种韩国优质商品(包括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家电、生活用品等),预计运营首年可实现进出口额 2 亿元(人民币,下同)。未来还将打造中韩进口商品展示中心及网红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一站式”网红云直播基地和进口商品云产品库。
3.全球货物贸易强劲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WTO)8 月 18 日发布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读数为 110.4,比基准值 100 高出 10.4,这是 2016年 7 月世贸组织推出该指数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航空货运、集装箱运输和原材料。货物贸易最新指数创历史新高,表明全球货物贸易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持续强劲复苏。全球货物贸易在 2020 年第二季度急剧下降之后,一直稳步增长。2021 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5.7%,为 2011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5.8%以来的最大增幅。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数据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的全球货物贸易或出现更大的同比增长。
4.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上升
疫情使线下消费场景受限,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上升,大量新用户开始尝试线上渠道,现有线上消费者在线上渠道购买生活用品和其它消费品的频率显著提升。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Statista 和德勤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欧美、日韩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多国的电商零售额增速均高于 15%,印度尼西亚的电商零售额增速更是接近 50%,且电商用户数也保持增长态势。
三、市场主体跟踪
市场主体方面,阿里社区电商 MMC,第一次对外公布业务数据:今年 4 月-6 月,GMV 环比增长约 200%;小米首次位列东南亚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半年度业绩公告,2021 年上半年总收入 485 亿元,同比增长 53.7%。海外方面,2021 年美国零售电商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达到 9330 亿美元,亚马逊将占据 41.4%的份额,销售额将达到 3864 亿美元。
(一)国内主体
1.阿里社区电商 MMC
阿里社区电商 MMC,第一次对外公布业务数据:今年 4月-6 月,GMV 环比增长约 200%,区域分拨中心(RDC)的建筑面积环比增长 260%。上述数据来自 8 月 3 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 2022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认为,这意味着该业务的物流和履约基础设施在稳步扩大,反映出业务未来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从时间上看,MMC 正好成立于新旧财年交汇之际。因此,此次发布的阿里新财年一季度相关数据,即为阿里社区电商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此外,财报还显示,淘特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经超过 1.9 亿,它的直接竞争对象一般被认为主要是拼多多。
2.小米
小米首次位列东南亚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日前发布的报告,2021 年 Q2,小米首次成为了东南亚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厂商,以22%的市场份额和 107%的年增长率排名东南亚地区首位。根据彭博一致预期,小米 Q2 营收预测为 841.44 亿元,同比增长 57.2%;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为 54.24 亿元,同比增长 60.8%。IDC 数据显示,2021 年 Q2 小米集团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86.3%至 0.53 亿台,主要受益于中国、西欧及其他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 17%,仅次于三星的 19%,并超越了苹果的 14%。
3.京东物流
8 月 23 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半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1 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实现总收入 485 亿元,同比增长 53.7%。因长期加大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技术研发等投入,以及进一步加大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广度深度、扩大就业规模等,上半年经调整后的 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 15 亿元。于当下的京东物流而言,其实有两个数据更为值得关注:外部收入和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前者是衡量京东物流开放成果的标志,后者则是审视京东物流所选赛道发展情况的参考。从财报披露看,京东物流上述两个数据无疑是积极正向的。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超 50%,达到了 54.7%,这说明随着京东物流业务的开放模式得到市场验证,企业发展正迎来收获期。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 336 亿元,其中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为 117 亿元,同比增长 65.6%,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达到 5.9 万,同比增长 58.7%。而这也印证了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竞争力。
(二)海外主体
据 eMarketer 预计,2021 年美国零售电商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达到 9330 亿美元,亚马逊将占据 41.4%的份额,销售额将达到 3864 亿美元,亚马逊是推动美国电商市场发展的主导因素。据悉,在美国零售电商市场中,沃尔玛是亚马逊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其仅占据 7.2%的市场份额。紧随沃尔玛之后的是 eBay 和苹果,市场份额分别为 4.3%、3.8%。亚马逊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远超过美国市场其余前 9 名电商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
四、服务贸易情况
服务外包是当前我国外经贸领域合作亮点。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7 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额同比增长 9.9%。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持续低迷。
1.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进
出口总额 23774.4 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服务出口 11284.9 亿元,增长 23.6%;服务进口 12489.5 亿元,下降 5%。
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 6 月当月服务进出口显著增长。
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三是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下降。其中,2021 年上半年,重庆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实现双增长:合同额 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37.5 个百分点;执行额 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4.8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13.1 个百分点。业务的主要类型为知识密集型国际外包业务。
2.1-7 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额同比增长 9.9%
1 月至 7 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112.9 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 18%,较上年同期上升 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 月至 7 月,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9%;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
3.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持续低迷
2021年一季度,因旅游服务贸易持续疲软,全球服务贸易依旧低迷,同比下降9%。建筑、娱乐、法律和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业”一季度同比增长6%。其中,计算机服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同比增长19%。一季度,中国服务出口增长23%,主要是受运输出口、计算机和商业服务的推动。美国和俄罗斯的服务出口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19%和 17%。欧洲国家表现参差不齐,卢森堡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其服务出口实现13%的增长。1 月至5 月,全球多数经济体的服务出口累计值仍远低于2019 年水平。旅游业仍然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服务业,新冠肺炎病毒变异进一步延迟了国际旅行的恢复,削弱了国际旅游业夏季复苏的希望。一季度旅游业收入同比下降62%,亚洲降幅更大,达6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际游客支出减少71%。相比之下,全球交通运输服务业反弹较快,一季度已反弹至2020年水平,亚洲运输出口同比增长28%。货运是国际运输的最大组成部分,部分抵消了客运量的急剧下降。全球海运费率在2021年继续保持高位。